
振动与噪音是评价造船用风机运行品质的两个关键指标,过度的振动会威胁风机本身及相连风管的结构安全,而超标的噪音则会恶化船员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因此,准确诊断振动与噪音异常的根源并实施有效治理,是船舶设计与运维中的重要课题。风机振动异常通常源于转子不平衡、对中不良、轴承故障、机械松动或气动扰动等因素。转子不平衡是常见的振动原因,由于叶轮在制造过程中存在材质不均、加工误差,或在运行中因磨损、腐蚀、污垢附着(如厨房排风机叶轮积油)导致质量分布不对称,高速旋转时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力,从而引发与转速同频的工频振动。解决之道在于严格执行叶轮的动平衡校验,确保其残余不平衡量在标准允许范围内,对于运行中因污染导致的不平衡,需建立定期清洗维护制度。对中不良常见于采用独立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的大型风机,电机与风机主轴的中心线存在偏移或倾角,会在运行中产生径向和轴向的周期性力,导致振动加剧和轴承过早损坏。精细的激光对中操作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轴承作为风机的核心旋转支撑部件,其磨损、疲劳剥落、润滑不良或游隙不当都会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如轴承内圈、外圈、滚动体的故障频率),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可以精准诊断轴承状态,及时更换劣化轴承是避免事故扩大的必要措施。机械松动,如地脚螺栓松动、轴承座安装不牢、叶轮锁紧螺母松动等,会使振动能量无法有效传递和衰减,通常表现为宽频带的振动特性,需要停机进行全面的紧固检查。此外,气动扰动也会诱发振动,当风机工作点偏离设计高效区,进入失速或喘振区时,气流分离会产生剧烈的压力脉动,导致风机和风管发生低频高幅的强烈振动,调整系统阻力或风量,使风机回归稳定工作区是根本解决方法。相较于振动,风机噪音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包括空气声和结构声。噪音异常同样需要从源头、传播路径和接收点进行综合治理。风机噪音源主要可分为空气动力性噪音和机械性噪音。空气动力性噪音是由湍流气流、叶片与空气的相互作用(旋转噪音)以及涡流脱落产生的宽频带噪音,其强度与叶尖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是风机主要的噪音源。降低气动噪音的措施包括:选用高效率、低转速的风机型号;优化叶轮和蜗壳的型线设计以减少气流冲击和分离;在进风口安装流线型导流罩等。机械性噪音则来源于上述振动原因,如轴承噪音、转子不平衡引起的振动通过结构传递辐射的噪音。控制机械噪音需从减少振动源头入手。当从源头无法完全满足严格的舱室噪音标准时,必须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振、隔声和消声措施。安装橡胶或弹簧隔振器是阻断结构声传递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风机振动向船体结构的传递。对风机外壳和相连的风管包覆隔声材料(如岩棉、铝纤维板)可以吸收和隔绝空气声。在风管系统中串联安装消声器,则是衰减沿风管传播的中低频和气动高频噪音的关键技术,消声器的选型需根据噪音频谱特性和允许压力损失综合决定。对于接收点(如居住舱室),则可以通过优化舱室布局(避免将卧室直接布置在风机房相邻位置)、增强舱室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来进一步保护人员。综上所述,对造船用风机的振动与噪音问题,必须采取系统性的诊断与综合治理策略,从精确的振动频谱分析入手定位故障根源,结合气动性能复核,并综合运用隔振、消声、隔声等技术,才能为船舶创造一个平稳安静的机械环境和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客服热线13852632765
0523-84265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