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动与噪声是衡量船舶舒适性与安全性的两大关键指标,也是造船用风机在安装、调试及运行过程中常遇到且棘手的问题之一。过度的振动不仅会产生令人厌烦的噪声,更会传递至船体结构,引起共它设备仪表工作失常、管路接头松动、结构疲劳损伤,甚至影响船舶的隐身性能(对于军用船舶而言)。噪声则直接危害船员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长期暴露于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损伤、神经衰弱等职业病症。因此,对风机振动与噪声问题的深入理解与有效治理,是船舶设计与建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风机振动与噪声的产生根源复杂,可大致分为机械性、空气动力性及结构传递性三大类。机械性振动与噪声主要源于风机旋转部件的不平衡、轴承磨损、联轴器对中不良、电机电磁力不均以及基础刚性不足等。其中,转子(叶轮)动平衡精度不足是常见的原因。在船舶建造和维修过程中,叶轮可能因运输碰撞、异物进入、腐蚀或积垢而导致质量分布不均,旋转时产生周期性离心力,引发振动。这种振动频率与风机转速同步,易于识别。轴承作为支撑转子的关键部件,其磨损、润滑不良或安装不当也会产生高频振动与噪声。此外,如果风机底座与船体结构的连接刚度不够,或减振器选型、安装不当,不仅无法有效隔离振动,反而可能放大振动效应。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流本身产生的,当气流流经风机叶轮、机壳、导叶等部件时,因边界层分离、涡旋脱落、气流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等产生宽频带的湍流噪声。同时,当风机偏离设计工况点运行时,如在小风量区可能出现失速现象,在大风量区可能出现涡流现象,都会产生强烈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喘振或涡流噪声,其声压级高,刺耳难忍。结构传递噪声则是上述振动通过风机底座、连接管道等路径传递至船体结构,引起更大面积的板壁振动而辐射出的二次噪声,这种噪声传播距离远,治理难度大。解决风机振动与噪声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源头控制、路径阻断、末端管理”的综合治理策略。源头控制是根本,即在风机选型与制造阶段就优先选择动平衡精度高、气动设计优良、采用低噪声技术的产品。在安装阶段,必须确保基础牢固,严格进行对中调整,并使用高效能的减振基座或弹性吊架,将风机与船体结构进行“软连接”。路径阻断方面,在通风管道上安装柔性非金属接管(如帆布软接)可以有效隔断振动沿管道的传递;对经过噪声敏感区域的管道进行隔声包扎(如包裹隔声棉和隔声毡)能显著降低空气声的辐射。末端管理则包括在进风口、出风口加装消声器,以衰减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传播。在日常运维中,定期检查风机的动平衡状态、轴承温升与噪声、地脚螺栓紧固情况,及时清理叶轮和流道内的积垢,保持润滑良好,是预防振动与噪声问题恶化的关键。总之,只有通过精细化的设计、高质量的安装、规范化的维护以及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将船用风机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船舶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
客服热线13852632765
0523-84265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