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动与噪声是评价造船用风机性能的两项关键指标,也是船上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过度的振动会加速轴承、密封件和传动部件的磨损,导致机械故障,甚至引发结构共振,威胁船体安全。而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会通过风管和结构传递至船员居住区和休息室,严重影响船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也违反了国际海事组织(IMO)及船级社关于船舶舱室噪声的严格限制。因此,有效控制风机的振动与噪声,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关乎人命安全和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风机振动和噪声的产生根源复杂,但主要可归纳为机械、气动和结构三个方面。机械振动通常源于转子(叶轮与轴)的不平衡。当叶轮的质心与旋转中心不重合时,会产生离心力,引发与转速同频的强迫振动。这是风机振动常见的原因。此外,轴承磨损、不对中、联轴器故障、地脚螺栓松动等也是机械振动的常见诱因。气动噪声和振动则由不稳定的气流引起。当风机偏离设计工况点运行时,进口气流会发生分离,产生涡流,从而引发宽频噪声和振动。如果叶片通道与导叶或蜗舌之间的间隙不当,会产生周期性的脉动压力,形成强烈的旋转噪声(离散频率噪声)。此外,气流在管道中流速过高、急转弯或遇到障碍物时,也会产生湍流噪声。结构问题主要指风机本身的刚性不足或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过于接近(共振),以及风机底座与船体结构的连接刚度不够,这会放大振动和噪声的传递。解决振动与噪声问题需要一个从源头到路径的系统性综合治理方案。首先,从源头控制是根本。在制造阶段,必须对叶轮进行精密的动平衡校正。对于大型风机,通常要求达到G6.3级或更高的平衡精度等级。确保轴承、联轴器等关键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在设计阶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叶轮和蜗壳进行优化,确保气流顺畅,避免流动分离,降低气动噪声。适当增大叶轮与蜗舌的间隙,可有效降低旋转噪声。选择合理的叶片数和转速(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低转速、多叶片设计),也能从源头上降低噪声。其次,在振动和噪声的传递路径上采取隔离和衰减措施是有效的手段。对于振动,核心的措施是使用高效的隔振器。船用风机通常安装在弹性减振器(如橡胶减振器、金属弹簧减振器或二者组合)上,将风机与船体结构隔离开,防止振动能量向外传递。选择隔振器时,需精确计算风机的重量、重心和扰动频率,使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远低于风机的工作频率,通常要求隔振效率达到90%以上。对于噪声,在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是降低空气传播噪声的主要方法。消声器应根据噪声的频谱特性(以中低频为主)进行选型,常见的有阻性消声器(对中高频效果好)和抗性消声器(对低频效果好),实践中常采用复合式结构。此外,采用柔性连接(如非金属软接)连接风机与风管,可以防止振动通过刚性连接传递至风管系统,从而减少结构噪声的二次辐射。再次,良好的安装与调试是保证降噪减振效果的关键。风机安装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质量,避免成为“振动板”。隔振器的安装必须平整,受力均匀,确保其发挥良好效果。风机与电机必须精确对中,无论是采用直联还是皮带传动。在调试阶段,应使用振动测量仪和声级计对风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速度和噪声级进行实测,确保其符合船级社规范(如振动速度通常要求低于4.5mm/s,噪声级根据舱室用途有不同限值)。如果发现超标,需系统排查原因,可能是动平衡问题、共振问题或气流组织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定期的监测和维护制度。定期检查隔振器是否老化、变形,紧固件是否松动,轴承温度与声音是否异常。定期清理叶轮上的积灰,因为不均匀的积灰会破坏原有的动平衡,引发振动。通过持续的维护,可以长期将风机的振动和噪声维持在理想水平。综上所述,控制造船用风机的振动与噪声是一项涉及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源头优化、路径阻断、精细安装和定期维护的综合策略,才能为船舶创造一个安静、平稳、安全的机械环境。
客服热线13852632765
0523-84265396
